企业弄虚作假被部长抓了现行!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6月11日消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宁夏银川对部分企业污染治理情况开展突击检查时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生产台账虚假填报等违法违规问题。
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3年来,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赴地方检查、暗访时,企业被查出篡改、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问题并非个例,甚至有个别地方企业还互相通风报信,抱团造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润秋在银川对部分企业污染治理情况开展突击检查 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数据造假并非个例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虽然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不理想。
问题出在哪里?生态环境部的突击检查给出了答案。
2023年2月20日至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对焦化、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情况开展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多家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带队赴陕西省咸阳市、渭南市、韩城市等地督导检查,同样发现有企业存在篡改参数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通过稀释自动监测采样烟气干扰监测数据、编造虚假台账等违法违规问题。
时间再拨回到2021年3月11日,彼时黄润秋把突击检查的地方定在了河北唐山,主要检查对象则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钢业企业。
据报道,黄润秋一行来到唐山市,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先后深入多家钢铁企业检查,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记录造假问题,有的甚至互相通风报信、删除生产记录应对检查。
黄润秋在现场表示,对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弄虚作假行为,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唐山市依法对4起数据造假的污染环境案件进行集中宣判 来源:唐山中院
多人因弄虚作假获刑
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针对唐山市部分企业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问题,当地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对涉嫌违法企业依法启动行政处罚、暂扣排污许可证,并将企业绩效评级全部降为d级,依法刑拘涉事钢铁企业及第三方监测公司相关涉案人员。
同时,将涉案第三方监测企业列入不良信用名单,并禁止这些企业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逐出当地市场。据公开报道,受企业数据造假被查、相关工作人员被拘等影响,其中一家第三方监测公司股票出现大跌,仅一天市值蒸发就超过14亿元。
10个月后,唐山市依法对4起数据造假的污染环境案件进行集中宣判,共47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1年零6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
同样,针对突击检查,河南、陕西两地也分别部署了整改措施并依法依规严厉惩处涉事企业和相关人员。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至少有21人被刑事拘留,11人被行政拘留。
“监测数据造假、破坏自动监测设备等违法行为,突破底线,影响恶劣,触犯刑法,必须坚决查处。”在宁夏银川检查期间,黄润秋要求有关地方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切实推动整改到位,充分发挥警示作用,进一步压实各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据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经成立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任组长,五位省级领导任副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组建生态环境、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工作组,推动问题立行立改。
目前,已对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立案调查、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已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潮新闻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